无障碍
关怀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
两岸促融东莞试点|万亿+千亿,莞台共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 2024-04-08 17:32:27
  • 来源: 本网
  • 【字体:    

  编者按: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出台实施《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下称《东莞零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以两岸产业创新发展多的新引擎、两岸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两岸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为目标定位,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10月25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解读《东莞方案》具体举措。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介绍,广东将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抓好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

  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其中关键。东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与台湾地区高端制造产业契合度高,在率先探索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新路径上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东莞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共同产业,为接下来携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指明方向。


  一、推动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东莞方案》提出,要支持东莞台资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鼓励台资企业母公司在东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总部,实施利润再投资。同时,促进台湾地区工业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资源和人才在东莞集聚发展。

  在创业成本方面,东莞将降低台资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台资企业充分利用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政策,按规定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进一步便利跨境资金余缺调剂和归集。

11.jpg

明门(中国)幼童用品有限公司正积极推动工业4.0智能制造转型。

  如今,全球产业体系加速向绿色化、数字化转型。通过以上措施,台资企业将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造业和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及降低融资成本等领域迎来利好,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


  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莞方案》提出,充分发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及粤港澳大湾区内国家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等各类平台的高端要素集聚和产业带动作用,吸引台胞台企参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的重大产业项目。

  还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申报认定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智能移动终端集群、智能装备集群等培育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两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探索对东莞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给予政策支持。

22.jpg

第十四届台博会以展为媒推动海峡两岸电子信息行业交流,赋能大湾区新一代电子信息、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立足东莞,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有配套优势和广阔市场,目前新一代电子信息已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放眼台湾,半导体行业、电子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具有突出优势。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两岸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催生新增长点。


  三、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

  

  当前,东莞正以建设松山湖科学城为依托,加快建设创新高地,打造了一批大装置、大平台,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科研实力,而台湾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两岸可充分互补。

33.jpg

大科学装置中国散裂中子源

  通过开展技术攻关合作等,两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将进一步提升,从而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四、增强台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


  《东莞方案》提出,要实施规上台资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鼓励中小台资企业向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台资科技领军企业。鼓励更多台资企业在东莞设立研发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大研发投入。

  创新活水加速涌流。东莞将搭建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推动台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东莞开展产学研合作。

44.jpg

今年,骅国电子成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多年来,东莞出台了系列惠企科技创新措施,助力台资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提升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以上措施将进一步强化台资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台企创新内生动力。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东莞方案》提出,要推动在松山湖科学城设立国家级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孵化基地或技术创新转化中心,高标准建设中试验证和产业转化基地。

  同时,支持东莞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支持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电子器件、智能移动终端、新材料等领域参与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还将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

55.jpg

在松山湖,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设立研究中心,建设公共实验室,开展产业核心共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

  多年来,东莞发挥“台湾科创+东莞制造”优势,积极打造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通过以上措施,引导金融活水流向两岸科技创新,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推动两岸更多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六、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东莞方案》提出,支持台资企业参与东莞城市更新,鼓励打造现代新型产业社区。对属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及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有关政策的集体工业用地,可以出让等方式完善用地手续。支持探索新增公园绿地依法办理用地手续但不纳入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管理的新机制。支持依法合规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66.jpg

作为东莞挂牌出让的高品质、低成本优质产业空间用地,塘厦镇龙背岭地块项目位于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现代化高层研发制造厂房、配套宿舍等。

  目前,东莞正大力实施土地空间连片拓展工程。通过以上措施,一方面有助于东莞产业空间从“存量”转换为“增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优质存量台企留下来,长期扎根东莞,吸引更多高质量台企来莞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